
近些天來,飯后到果園里轉一轉,已成為蓬安縣正源鎮石榴村村民肖必勝的“必修課”。作為一名退下來的村黨支部書記,他不僅是村里柑橘產業發展的帶頭人,更是全鎮柑橘產業從小到大的見證者。如今,正源鎮的柑橘已發展到60萬株,共1.2萬畝。
除了柑橘,正源鎮還有一個有名的“愛情村”———紅豆村。近年來,該鎮以“愛情”為主題發展鄉村旅游業,并吸引鄉友王云投資1500萬元打造“愛情村”,闖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。
A
2018年春節,8萬多名游客光顧該鎮“愛情村”,一時間,當地村民似從夢中驚醒,在再次審視自己的同時,審視他們所在村的歷史文化價值。
“愛情村”其實不叫此名,它的真實名字叫紅豆村。
據該村副主任王紹海介紹,歷史上,該村生長有紅豆樹,后來被砍伐了。紅豆樹雖然遭砍伐,但他們村卻因該樹而得名。
該村村志載,上世紀二三十年代,該村樹木茂盛,海拔最高的紅豆山,因生長有紅豆樹而得名。“上世紀四十年代,這座山上還存有3株紅豆樹,最大的胸徑可供1人合抱。”王紹海說,1957年,山上的紅豆樹被砍。29年后,該村改稱“紅豆村”。
紅豆樹又稱相思樹,人們通常用作寄托愛情。2017年,村民上山恢復種植紅豆樹。幾年時間過去,如今紅豆村的紅豆山上,上千株紅豆樹已郁郁蔥蔥。
“紅豆村的旅游產業正是借助于村名。”正源鎮黨委副書記、紀委書記楊若是紅豆村鄉村旅游興起的見證者,他說,借助紅豆樹的種植,通過當地在外成功創業者的支持,當地積極打造以鄉村旅游為內涵的“愛情村”,并收到效果。
2019年7月,紅豆村被市政府授予“文化旅游特色村落”稱號。當地以“愛情村”向外界發布鄉村旅游信息,一時間,引來無數游人。
徜徉紅豆村愛情湖、愛情谷,不僅有天然形成的溝壑,還有灌溉之用的大型水塘。
該村的王家大院,是當地大姓王氏人家的祖業。因保存完好,院落布局別具匠心,川北民居建筑風格猶在,古老而神秘。
“近兩年來,紅豆村已成為蓬安縣頗具吸引力的鄉村旅游地。”楊若說,旅游業的興起,帶動了這個村農家樂的發展。
2019年,首屆“醉美景區”網絡評選大賽,紅豆村脫穎而出成為冠軍。
印心池、月老寺、牽手棧道、愛情湖、愛情谷、玻璃吊橋、七彩滑道等構成紅豆村旅游景點圖;紅豆山莊、民俗聚居點等為南來北往的游人提供賓至如歸的服務;紫薇樂園、兒童樂園、玻璃水滑道等以及建設中的懸崖秋千,是游人們放松心情的游樂設施。
“紅豆村的旅游產業,目前已輻射周邊5個組。”紅豆村黨支部書記、村主任毛君說,為打造“愛情村”,該村流轉土地600畝,“今年實行業主承包,僅這一點就讓村民們大大增收。”
從紅豆村走出的王云,幾經拼搏,在上海闖出一片天。致富不忘回報家鄉,王云不僅捐款修建家鄉小學,維修家鄉中學、建村道路,還捐資1500萬元用于打造“愛情村”。
依托“愛情村”旅游業,眼下紅豆村有54名村民入園務工。不僅如此,為將旅游景點的收益與村民利益相連,該村還創新實行旅游景點娛樂設施村民入股法,入股村民的收益,按娛樂設施收入分紅。
“目前,50%的村民都是景區娛樂設施的股東。”王紹海說,由于入股,村民們對景區建設熱情高漲。僅去年,入股村民人均增加純收入近600元。
B
蓬安縣正源鎮毗鄰嘉陵江,非常適應果樹的生長,歷史上當地素有種植柑橘的習慣。
2010年,為發展地方經濟,正源鎮黨委、政府決定大力發展柑橘產業。這一年,該鎮從資陽引進“塔羅科”柑橘,當年種植17萬株。
“這個品種在正源落戶后,在原有特色上,保持并發揚了皮薄、甜味重、水分足的特點。”正源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呂文周說,在鎮上技術人員的幫助下,當地果農柑橘管護技術不斷提升,“可以這么說,現在凡是柑橘種植戶都算得上柑橘管理技術員。”
如今,正源鎮的柑橘已發展到60萬株,共1.2萬畝。如此規模的形成,得益于近年來鎮黨委、政府通過整村推進,大戶帶動,不斷加大產業發展。
“每個村都成立有柑橘專業合作社,合作社對柑橘生產的管理實行統一指導,并對產果統一銷售。”肖必勝直言,他家就是專合社指導和管理的受益者,眼下,60多歲的他和老伴,全力照管著他家的柑橘樹,去年,他家產柑橘4萬斤,產值上10萬元。
2015年,正源鎮對現有柑橘注冊“正源血橙”,獲有效認證。“下一步,就可注冊商標。”呂文周說,去年,全鎮柑橘產量上千萬斤,“除了銷售到周邊地區外,大部分都進行了網上銷售。兩千多萬元的產值,讓村民們樂得合不攏嘴。”
當地技術人員介紹,“正源血橙”屬于晚熟柑橘,一般收獲季在春節后,“這一節點的市場效應在于不用貯藏,且價格高。”呂文周說,價格較常規品種翻番。
作為嘉陵江綠色生態經濟帶,今年8月,蓬安縣決定打造“一帶兩區”,對接臨江新區建設。正源與臨江新區接壤,又處于順蓬營快速通道上,蓬安融南發展,與蓬安縣城相距僅20公里的正源,后發優勢十分明顯。
在正源鎮黨委、政府一班人看來,距南充市區42公里的正源,有特色產業“正源血橙”打底,有“愛情村”作旅游支撐,綠色經濟發展前景無限。正源鎮在縣上規劃的嘉陵江綠色生態經濟帶中將大有作為。
“目前全鎮有家庭農場10個,主導產業種植面積達1921畝。”呂文周說,通過鄉村旅游,正源的家庭農場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。